適才又多了一位家教學生,很意外地得知這位其實不算「陌生者」,許久前,我們曾見過一次面,甚至有兩位共同認識的人。再次地,我遇著一位同樣希望在身體律動中更認識自己,甚至坦白說出「靈魂渴望跳舞」的人。
朋友曾說,我是少見的「文人舞者」與「音樂型舞者」,因為「跨界」,所以難以「被歸類」,長期以來,總覺自己不管放哪兒都奇怪、都「不全然」。這陣子走近我的人的共同處,似乎恰與我的獨特性相呼應著,是文人與知識的,是由音樂引領的,是渴望向內走的,對生命本質有著好奇心且希望開展更大格局也更自由無懼的。
彷彿當時機點成熟,先前那些欣賞、認同我但本身未必跳舞的人,在我搬了家,突然有個家教空間,竟也一個個成為我的舞蹈家教學生!漸漸地,我似乎不盡然只是教著舞蹈,卻是藉由埃及樂舞文化分享,隨著音樂流轉,帶著「人」在肢體律動中,尋找隱藏在「肉身」裡的「靈魂質地」,且那最終答案遠非之為教學者的我所能給的,卻是唯有學習者才能藉由探索過程,與另個自己相遇。
或許這才是更適合我的「舞蹈傳承」方式吧──我不全然是個「教學者」,更非「指導者」,卻更類似一個「媒介」,一個「渠道」,與「陪伴者」。
直覺說著,在【偏不叫她肚皮舞】正式出版後,這樣的轉變將更鮮明。